湿为长夏之主气,夏季既炎热又多雨,人们容易感受湿邪而发病,引起易困倦、身体四肢沉重、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、大便稀溏等问题。脾虚湿困时,应健脾祛湿,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或者减少、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,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,所以夏季要注意祛湿健脾。
防湿热需从生活习惯入手,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养生技巧:
1、多吃健脾利尿的食物。如苋菜、扁豆、冬瓜、薏苡仁、绿豆、西瓜等。
展开剩余78%2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夏天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多开窗,让空气带走湿气。如果室外湿气也很重,可以打开风扇、空调,借助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。
3、少吃甜腻食物。过食肥甘会形成湿热,损伤脾胃,所以要少吃甜腻的食物。
4、避开生冷食物。中医学认为生冷食物、冰品或凉性水果,会伤害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,不宜无限量食用。如生菜沙拉、大白菜、苦瓜等,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、姜,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。
5、保持衣物干燥。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、盖潮湿的被子,被子要常洗常晒。
6、潮湿天气减少外出。夏季也是雨季,各地降水量在炎夏达到高峰。雨天尽量少出门,避免淋雨和涉水,不让湿气包裹身体。
7、少饮酒。酒助湿邪,夏季饮酒要适量。
8、饮食调节: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,如冬瓜、薏米、红豆、绿豆、苦瓜等,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;少吃油腻、甜腻及辛辣食物,以免加重湿热。
9、环境改善: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,室内注意通风换气,梅雨季可使用除湿机;衣物、被褥保持干燥,避免湿气入侵。
10、适度运动:通过跑步、瑜伽、快走等运动促进出汗,加速湿气排出,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,避免受凉。
11、作息规律: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,中医认为熬夜易生内热,与湿气结合会加重湿热体质。
12、情绪管理:保持心情舒畅,减少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因为情绪不畅会影响脾胃运化,导致湿热内生。
13、中医调理: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,通过拔罐、艾灸、刮痧等方式调理,或服用茯苓、泽泻等中药祛湿清热。
编辑:方舟
发布于:河北省捷希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